简报天下事
1、简报天下事健康与社会保障 人均预期寿命提升:据多部门联合发布,2025年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将达到73岁,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也将达到95%,显示出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和人民健康水平的持续提升。
2、【60秒天下事】7月15日早报简报分享 国内新闻 猴痘疫情监测情况:7月14日,中国疾控中心发布数据,2023年6月2日至6月30日,中国内地(不含港澳台)新增报告106例猴痘确诊病例。
3、【60秒天下事】7月17日早报简报分享 中国女排挺进世界女排联赛总决赛 2023年世界女排联赛总决赛在美国阿灵顿进行,中国女排在半决赛中以3比0(25比125比225比23)战胜波兰队,首次挺进决赛。
4、【60秒天下事】7月19日早报简报分享 体育 足协处罚决定:武汉三镇球员韦世豪在中超第16轮与上海海港比赛中,因实施非体育行为,辱骂裁判员,被停赛6场并罚款6万元。交通事故 越南大巴侧翻事故:一辆载有21名中国游客的大巴在越南发生侧翻,目前已造成4人遇难,8人重伤。
5、早安微语简报 10月16日 星期一 农历九月初二 每日三分钟知晓天下事 十战十捷!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今年第十次发射成功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在2023年完成第十次发射任务,标志着我国航天领域技术稳定性与任务执行效率的持续提升。此次发射进一步验证了火箭在多任务场景下的适应能力。
免疫逃逸能力或最强!又一地发现了…
山东烟台发现新变异株BF.7,全国已有四地报告 有研究表明,BF.7可能是目前为止免疫逃逸能力最强的变异株。目前,全国多地出现疫情,其中山东烟台等四地已经发现奥密克戎新变异株BF.7。山东烟台发现BF.7变异株 10月10日,山东烟台通报,10月4日以来,烟台市本轮本土疫情累计报告阳性感染者10例,主要为省外返烟人员及其关联人员。
今冬美国或出现更危险的新冠病毒新变种,其核心风险在于免疫逃逸能力增强。美国传染病专家安东尼·福奇基于病毒演化规律与当前疫情数据发出警告,这一预测需从科学机制与现实背景两方面理解。之一,病毒变异与免疫逃逸的生物学基础新冠病毒作为RNA病毒,其基因组在复制过程中易发生随机突变。
免疫逃逸性增强:“半人马”之所以引起广泛关注,是因为它具有八个突变,这些突变可能大大增强其免疫逃逸性。免疫逃逸性是指病毒能够逃避人体免疫系统的识别和攻击的能力。Scripps研究转化研究所的创始人Eric Topol在Twitter上表示,BA.75的免疫逃逸性可能强于BA.5。
这一突变使得BF.7比BA.5拥有更强的免疫逃逸能力,对现有各种疫苗以及既往感染所诱导的抗体效果有一定影响。因此,BF.7变异毒株具有更强的传染力、扩散性及逃逸性,极易造成大面积传播,疫情处置、控制难度较以往成倍增加。有研究表明,BF.7可能是目前为止免疫逃逸能力最强的变异株。
免疫逃逸能力增强是指病毒、细菌或其他病原体通过某种方式逃避或降低宿主免疫系统的识别和攻击能力,从而能够在宿主体内生存、繁殖并引发疾病。简单来说,就是病原体通过一系列机制来躲避免疫系统的追杀,使得感染更加难以控制。
月16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周报(英文)发布报告,指出在我国境内首次检测出新冠病毒奥密克戎亚型毒株“BA.11”。BA.11是世界卫生组织提醒的密切监测变异株,据信其传播能力进一步提升,约为奥密克戎BA.2变异株的23至27倍,即传播力再高近30%,同时具有更强的免疫逃逸能力。
三亚疫情为外源性引入:毒株系国内首次检出
1、综上所述,三亚本轮疫情为外源性引入,毒株为国内首次检出的奥密克戎变异株BA3。面对疫情形势,海南省和三亚市已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进行防控,并正在全力开展溯源调查。公众应保持警惕,积极配合疫情防控工作,共同维护公共卫生安全。
2、此次三亚疫情聚集性明显,已出现省内扩散和外溢;毒株为奥密克戎变异株BA3,为国内首次报道,隐匿性、传染性强,为外源性引入,指示病例为偶然筛检发现,与渔港渔船相关,传染来源尚不清。
3、据相关的媒体报道称三亚的这起新毒株的出现于当地的渔文化有着一定的关系,特别是对于一些渔民来说感染新冠病情十分的严重,所以也给了当地一个警钟,在渔民外出进行捕鱼的同时,一定要做好相应的防范措施,避免一定的病毒带入国内,造成人员大面积的感染和伤亡。
4、首次发现:8月8日,新疆 *** 尔自治区人民 *** 新闻办公室通报,本轮疫情感染者感染病毒属于奥密克戎变异株BA.2进化分支,初步认定病毒系从境外输入。
5、世界卫生组织称,这次引发猪流感的病毒是禽流感和人类流感经过“洗牌效应”产生的新病毒。不同的病毒相遇后交换基因,变异为新型的混种病毒,因此人类对其缺乏免疫力。这将使得此次猪流感疫情的波及范围和后续影响难以估测。
